啃书吧 > 神诡世界,我能修改命数 > 第五百八十八章 当世第一峰,谁是真无敌

第五百八十八章 当世第一峰,谁是真无敌

啃书吧 www.kenshuba.com,最快更新神诡世界,我能修改命数 !

    《礼记》有言,春见曰朝,秋见曰觐,冬见曰遇,时见曰会,殷见曰同。

    最开始之时,天下诸侯、群臣百官面圣都在清晨。

    所以被称为“早朝”。

    其又有大小之分。

    平素奏事议政为小朝会,乃是每日例行之常事。

    一般卯时就要起来洗漱,穿戴官服,前往皇城宫门前等候。

    正所谓,五鼓初起,列火满门,将欲趋朝,轩盖如市。

    意思是五更时分,便有小吏敲响官街鼓,开启各座坊门。

    文官可乘轿,武官能骑马。

    前者要正三品,后者得正四品。

    人道皇朝的法统下,并非君王才有勤政的说法。

    百官也不可懈怠。

    按照景朝律例。

    内外官员应点卯而不至,笞二十小板。

    若无故缺席三日以上,罪加一等,杖打一百大板。

    当差尚且如此,更遑论上朝了。

    大统六十五年秋,立冬之前最后一场大朝会。

    人声鼎沸,熙熙攘攘!

    一顶顶打着旗牌的软轿,宛如上元节小河里流淌的各色花灯。

    沿着四面八方的高门府邸汇入御道,齐齐涌向皇城脚下。

    为首者,自然就是朱紫官袍的六部大员,内阁宰执了。

    他们从轿子里头出来,站在长达十九里的御道起点。

    于此处转身回望,或者登高远眺,可以窥见一条极为壮观的中轴线。

    九经九纬前朝后市,融入堪舆风水的天象格局,莫名有股子磅礴浩荡的巍然厚重。

    即便是五重天的宗师,行于其间,也会隐隐感觉到似有若无的压制气息。

    好似走在别人家的屋檐下,平白矮了一头。

    据好事者传言,天京三十六坊的规整布局,乃是出自于钦天监之手。

    既是一等一的风水格局,也是厉害到没边的惊神大阵!

    能够镇压宗师!

    “今日的大朝会,规格应该是近二十年来最高了。”

    人流长龙的末尾,一名八品小官与好友交头接耳道。

    皇城门外。

    竖着两座牌坊。

    文官、武官泾渭分明。

    好似隔着象棋的楚河汉界,分列两旁而立。

    兵部、刑部一众大员面无表情,位于左侧。

    礼部户部翰林院等衙门,则前后有序站在右边。

    似他这样身着鹌鹑补子的八品小官,莫说靠近那两座牌坊。

    便是想往前挪一挪脚步,都难。

    十九里长的如龙御道,除去文武百官。

    早已被各式马车、各样软轿挤得满满当当。

    又有一众仆役三五成群,围成一方小天地。

    远远看过去,尊卑明显。

    就好像依照家世、品秩、爵位高低,所划分出三六九等的一个个圈子。

    因此也有人开玩笑道,如果祖坟冒青烟,能够攀附大朝会前三排的大员。

    无异于背靠一棵参天大树好乘凉,前程自然似锦。

    “噤声!祸从口出!你可长点心吧,没瞧见执掌一部的那些贵人都是泥菩萨过江的担忧神色!

    此次的大朝会,可不好过!”

    旁边的好友横了一眼,用力扯动八品小官的宽大袖袍,示意他不要多言。

    不下千人的壮阔“江河”中,他们连小鱼小虾都算不上。

    朝堂若有什么大风大浪,往往最容易被波及牵连,落个粉身碎骨的凄惨下场。

    城门紧闭,尚未开启,更没有听到鸣响的鼓声。

    浩浩荡荡,宛如两股洪流的文武百官。

    大多数人都闭气凝神,格外安静。

    为首的内阁宰执,六部之中的尚书、侍郎,更加一言不发,宛若庙宇里头的泥塑木像。

    这样反常的做派,让屹立朝堂的那几座有名“朋党”、“靠山”,其下依附的官员都大气不敢喘。

    蕴含诸般含义的隐晦目光,不断地扫向皇城之后,再落到御道之前。

    半盏茶的时辰不到,又有两顶轿子陆续抵达。

    从中走下两位身份尊贵的藩王殿下。

    宁王白容成依旧是俊美洒脱,风姿卓绝。

    而怀王白宏真却显得憔悴许多,不复以往的贵气。

    他们立于中轴御道,就好像百官分为文武一样。

    并不相亲相近,所隔甚远,各自前行,全然没有结伴的意思。

    沿途许多受过恩惠,或者明里暗里有些勾搭的官员,亦是躬身见礼。

    这两位名声在外,都颇为不错的藩王殿下。

    宛似劈波斩浪,直接走到皇城门下。

    比起内阁宰执,还要更近一步。

    群臣无不心如明镜,晓得那是白家人才能立足的位子。

    任由权势再如何熏天,功劳再如何彪炳。

    也越不过这一步去!

    除非哪天景朝出了一位异姓王!

    卯时末。

    金鼓鸣响的前一刻。

    哒哒的马蹄声回响在御道。

    那袭素白如雪的尊贵蟒袍端坐在龙驹马背上。

    正是,燕王白行尘!

    这位殿下自入京后就不安分,数次上书请求进宫面见太子。

    皆被内阁将折子打回。

    结果不成想。

    三大藩王之中。

    唯一执掌兵权的白行尘。

    竟然连体统都不顾了。

    直接跑去公侯坊堵门。

    把被称作半个首辅的颜阁老搅扰得头疼不已。

    一时间传为笑谈。

    按照景朝的礼法规矩。

    武馆骑马上朝。

    只能止步于十九里的御道外。

    纵马踩踏中轴,冲犯皇城大门,可是大罪。

    叫御史台的言官抓住把柄,绝对要纠缠个不休。

    但今日大朝会前夕,却没有谁敢触霉头,贸然指摘这位战功赫赫,武道境界更是惊人的燕王殿下。

    毕竟脑袋再硬,那也不能往刀口上撞。

    马蹄声声渐渐近,直至皇城宫门前方才停下。

    白行尘眉宇间冷峻孤寒,配合那袭如雪的华贵蟒袍,越发有种不可侵犯的凛然威势。

    他一言不发翻身下马,眸光似冷电。

    扫过尚且知道“戴孝”的宁王白宏真,神色微微一缓。

    转而看向玉树临风似的怀王白容成,眼中浮现怒色。

    大宗师的威势何其可怖!

    千锤百炼的武道真意上合天心,下聚地煞!

    其人只是念头一动,就像穹天轰然坍塌,直有压碎万条山岳的沉重气魄!

    巍巍皇城如神阙耸立,掩映于重云之间,投下大片阴影。

    而立于宫门前的燕王白行尘,大有与其并肩的宏阔之感!

    落后几大藩王一两个身位的内阁宰执,六部大员。

    皆是眼观鼻,口观心,只当装聋作哑无动于衷。

    君君、臣臣、父父、子子。

    这是至圣先师所定下的纲常。

    也是人道皇朝的法统所在。

    为人臣者,插手帝王家事很犯忌讳。

    因此像贵为国舅爷的通宝钱庄大老板,有着皇后娘娘做靠山,始终未曾被授予官身。

    臣子与皇亲,二者只能择其一。

    不可兼得!

    “二皇兄要在群臣面前,皇城脚下,教训做弟弟的么?”

    怀王白容成云淡风轻,面对大宗师的洪烈威势,竟是半分惧色都无。

    纵然炽金团纹的蟒袍飞扬,修长挺立的身躯如山岿然不动。

    白行尘眼神微寒,沉声道:

    “你麾下的亲兵屠灭鲛人、羽人等数部,足足近十万人……作为藩王,纵容属官行凶,是为罪。

    大兴土木建造行宫,又一把火将其焚尽,毫不体恤州府百姓之艰难供养,是为过。

    老四,你若仅止于此,我尚且能容你,可以与太子殿下求情斡旋。

    免去你下宗人府!”

    燕王的声音宏大如雷,却又细微如蚊蝇。

    清晰回荡于白容成的心湖之上,激起一圈圈平淡涟漪。

    “这么多年过去,二皇兄的性子依旧,不曾改变过。

    仍然像少年时那样,每次做弟弟的犯错了,你总是头一个站出来教训我和三哥。

    事后又是头一个去太子、皇后那里,替我们说些好话,避过责罚。

    还记得圣人未闭关、太子没有入主东宫之前,我和三哥惹下泼天大祸。

    将御马监的龙驹放出,把刚落成不久的城隍庙践踏,连带那座受册封的城隍爷神像都摔落在地。

    气得圣人不顾皇后娘娘的劝阻,将我和三哥绑在午门,鞭笞三百,以正明罚敕法!

    我记得很清楚,那天日头酷烈。

    是太子殿下跪伏在门前御道,足足两个时辰有余,恳请圣人网开一面。

    可圣人没有回心转意,当着几位的国公,亲手鞭笞我与三哥。

    五十下之后,我被打得皮开肉绽,血流如注,只觉得要死在此刻。

    二哥护住了我们,硬生生扛了一百七十九鞭,方才让圣人收手。”

    白容成眸光闪烁,里面透出的缅怀神色,像是藏着少年时见过的草长莺飞。

    “我常常在想,二哥,我常常在想,如果圣人不是这人间至尊,万方宰执;如果景朝没有五龙同朝,反噬国运的那句恶谶!

    我们……该是多好的兄弟!

    就藩的那天,我站在天京城外的官道上回头望,那时候我就跟三哥说,天高皇帝远,咱们这辈子恐怕再没有几次见面的机会了。

    三哥平时多奸猾?凡事让我奔着前头走,闯了祸跑得比谁都快,却也难得动了真情。

    特地嘱咐我,叫我收敛着脾性,北海与江南隔着千山万水,日后再犯错,便没有谁替我分担了。

    可是,二哥,凭什么庶出的、做弟弟的,便不能去争?凭什么嫡长的、当大哥的,生下来应有尽有?

    我在北海统合六部,筑新城百十座,当地百姓奉我如神,给我立生祠、供牌位!

    未开化的蛮荒野土,让我辟出不可计数的良田沃土,再不用受洪水涝灾……上阴、稷下两座学宫,多少先生发出感叹,若晚生一甲子,亦可为明君!

    他们以为此是赞美之词,可我每每听之,心头如烙铁炙烤。

    只因为是庶出,任我再做得千般好,也比不得太子么?

    只因为是圣人血脉,天家宗亲,这辈子就争不了么?

    天下间绝无既定而不可改的命数!”

    白行尘低低地叹口气,垂首再抬头,眸光平静道:

    “老四,若非当着群臣百官,仅凭你这番大逆不道的悖乱之言,我就会打碎你的气海,将你擒去宗人府!”

    白容成负手而立,几十年来,他第一次那么有底气面对这位严厉如父,远不如太子殿下那般温和的二皇兄。

    “二哥,如今的你,未必能拦得住我要走的道?更不一定能挡得住我所行的路。”

    白行尘轻轻一笑,冷峻孤寒的眉宇像是冰山解冻,透出几分理应如此的自信与自负。

    “五重天上,亦有高下之分。兄长如父,我不会眼睁睁瞧着你走错路,哪怕打断你的腿,也要避免你铸成大错。

    母后说过,不愿见兄弟阋墙,手足相残!更不愿见,你我手上沾白家人的血!”

    白容成缓缓摇头,心湖激起的涟漪为之一静,双目神采熠熠,如蕴金色流华。

    “二哥,你莫非忘了,我的母后……出身低贱,死前也不过封婕妤罢了。

    她从来不曾跟我讲过手足和睦、兄弟相亲的教诲,她生时最常说的,便是天家无情切勿信之,生死不可假手于人!”

    白行尘眼底满是失望,深深望向气度卓然的白容成。

    他的心声已被斩断,再也传递不出。

    于是,这位跻身当世大宗师的燕王殿下张口吐出四字:

    “好自为之。”

    咚!

    咚咚!

    咚咚咚——

    大朝会的金鼓终于鸣响。

    宫门大开。

    以藩王为首,随后便是是衮衮诸公。

    文武百官鱼贯而入,踏上天地辽阔,无遮无掩的中轴御道。

    巍峨耸立的太和殿如若山岳,气势无比的磅礴浩荡。

    那位替圣人监国二十年的太子殿下,将在一片钟鼓礼乐声中,由内侍簇拥着乘舆临朝。

    端坐于白玉丹陛的龙椅上宝座,面南而听天下!

    行进途中,百官噤声不言,群臣屏息凝神。

    只有衣袖摇动,佩玉碰撞的琅琅响动。

    待到鼓乐声停下,今日难得穿了一身明黄龙袍的白含章现身。

    往常的朝会,因为还未正式登基的缘故,这位太子殿下只着盘领窄袖的蟠龙袍服。

    可这一次好似与以前大为不同,白含章落座之后。

    从圣人闭关后就销声匿迹的陈貂寺,竟然代替平日的掌印太监,微微弯腰站在旁边。

    白发白眉的老宦官,如同看门护院的家犬,震慑住一帮非东宫附属的党派山头。

    宽阔大殿,丹陛之下。

    也未有哪个臣子胆大包天,敢于直面储君的龙颜。

    纵然如内阁宰执,六部尚书,也要低头。

    所以,并无谁发现头顶旒冕的白含章脸色惨然。

    “果然是,气数将尽之相。”

    同样垂首的怀王白容成嘴角勾起,闭目想道:

    “也该来了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应天府,庆云楼。

    今日很是热闹,乃每三年一次的龙女祭。

    传言曾有龙女触犯天条,被雷部神将打落于此,镇压万万年之久。

    故而,每到秋冬季节,便会举行盛大祭祀,以求龙女保佑来年风调雨顺。

    覆着金色面具的陈仇凭栏而望,俯瞰长街上的芸芸众生。

    家家户户张灯结彩,敲锣打鼓舞狮舞龙。

    如此阵仗,让贩夫走卒驻足,寻常百姓相看,宽阔的青石板路,霎时就被围得水泄不通。

    长龙也似的祭祀队伍,为首是穿得道袍的庙祝,走在前面晃动铜铃,口中念念有词,诵唱祷言。

    紧随其后的,乃是七八个打着赤膊的魁梧大汉,抬着一架漆成红木的车辇,上面便是蒙着罩布的龙女娘娘。

    这样一幕人间景象,让身为灭圣盟之主的陈仇看得怔怔出神,眉宇间罕见流露柔和意味。

    “陈洪基没本事,丢了应天府,也辜负了你。

    致使娘亲金身被打碎,符诏被夺回,永世受镇压……陈仇,陈仇,以‘陈’为姓,以‘仇’为名。

    既是偿还陈洪基的父子因果、骨肉情分,也是提醒自己,时刻铭记与白家不共戴天!”

    陈仇将手一招,烟波荡荡,巨涛悠悠的江河从中分开!

    顷刻显出洋洋浩浩,漠漠茫茫的震骇气象!

    水流一似地翻身,浪滚却如山耸背,当初被镇压的江神宵飞身而起,平稳掠进庆云楼。

    “万事俱备,如今该往天京去了。”

    陈仇负手而立,轻声道。

    “盟主,计划有变么?”

    江神宵受长流百川的水脉镇压,功行反而又有精进,背起那座大书箱,恭敬问道。

    “有人晋升七曜之位,又合太古九宸,扰动了命数。

    不过无妨,大局已定,都道天京是龙潭虎穴,大宗师闯进去都难杀出来。

    我却想再试试,白重器的手段。”

    陈仇淡淡一笑,眸光倒映出揭去红布的龙女娘娘金身像。

    身披锦绣羽衣,腰束长光明珠,眉如远山,气度婀娜。

    神色气色,栩栩如生,宛似活人,惟妙惟肖。

    “白重器今日定然出关?”

    领会盟主话中深意的江神宵悚然一惊,六十年前,那位景朝圣人便为此世武道当之无愧的第一座高峰。

    闭关二十年余,是否依旧真无敌?

    “走吧,白家人欠的债,总要还的。”

    陈仇隐于黄金面具的神俊面容,好似生铁铸成。

    麻袍衣角飘荡间,他往外踏出一步。

    头顶显出一尺来高,上下七层的玲珑宝塔。

    玄奥古朴垂流万象,其上流动着两个斗大的道文。

    太宇!

    令人一见,就觉法理深刻,有种上下四方颠倒,天地八极崩坏的大恐怖!

    其色玄黄的玲珑宝塔放出光华,将陈仇与江神宵一罩。

    无垠太虚如被刀斧劈开,撕出一道门户也似的口子。

    两条人影宛若梦幻泡影,倏然遁入进去,横跨千万里之遥,来到天京的皇城御道。

    “让埋下去的暗桩钉子都发动了。”

    陈仇独自行于御道,旁边小贩行人对他视而不见。

    江神宵微微躬身,数十年的谋划布局,将在这一日全部启用,为的便是破去钦天监设下的惊神大阵!

    日头渐渐悬于中天,三十六座坊市熙熙攘攘,来来往往,一派繁华。

    随着江神宵吩咐下去,或是某间客栈,或是某个娼馆,或是某座废弃民宅。

    许多人开始奔走,他们平日里渺小如蚁,并不会引起任何注意。

    但在今天,这些早已隐姓埋名、改头换面,苟且偷生数十年,被朝廷冠以“余孽”之名的孤魂野鬼。

    皆愿意赴死,求一个机会!

    “马踏江湖,破山伐庙,听上去很威风,可那只是对景朝而言。

    换位而处,在那些被伐灭的门阀、破去的山门、踩下去的前朝贵胄眼中,尽是累累白骨筑起的尸山。

    苟活下来的那撮人,谁不是背着血海深仇?

    白家人那张万世一系的龙椅宝座,是用一笔笔血债堆起来的!”

    陈仇笔直行于中轴大道,坐于檐脊的各种走兽好像两眼一抹黑。

    要知道,它们本该如城中望楼甲士一样,负责监察三十六坊的风吹草动。

    而今却也失去用处。

    “白容成这些年来,借着各种名义私底下运送大批前朝皇族的墓葬品,神不知鬼不觉,埋于三十六坊各处阵眼……孟玄机苦心孤诣布的阵,也防不住父子离心,兄弟反目。”

    陈仇走到皇城脚下,轻轻喝了一声:

    “破!”

    那座玄黄垂流的玲珑宝塔迎风一涨,好似奇峰突起,山高万仞,撞向覆压八百里的巍巍天京!

    与此同时,三十六坊的风水阵眼上,藏身的余孽刎颈而死,以精血泼洒浇淋前朝皇族的墓葬品。

    好似热油进锅,霎时冒出“滋滋”声音,进而喷薄出极为微薄的一丝龙气。

    擅长观气的练气士都知道,天京皇城位于地运中枢,宛若一条横卧玄洲的磅礴巨龙。

    无人敢于触其逆鳞!

    但随着三十六坊突生异变,前朝皇族仍未逸散干净的龙气,像是一根根钢针扎进阵眼。

    看似毫无影响,实则如机括锈蚀,竟在短短半柱香间,令整座承载国运气数的惊神大阵缓缓停下。

    所以,当陈仇喝出那一声“破”字,宛如滚滚闷雷拔地而起。

    余音不绝,轰动全城!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冥冥虚空,一具满身触目惊心,布满皲裂痕迹的残躯微微动弹。

    强横肉壳所消散的生息,好像四海之水倒灌席卷,回归于其中。

    昂扬而立,宛似虎死骨架不倒的凉国公杨洪,猛地张开双眼。

    汹涌的血色凝成实质,足足洞穿千万丈之远!

    只是念头运转,皲裂残躯便如重新熔铸的金铁般,再也看不见丝毫伤痕。

    “吾身俱全,却失本真。

    这世上再无国公杨洪,只有吞世大魔。”

    白发飞扬的高大老者似是清楚自个儿境地,垂首轻声道。

    血神那日所夺的,只有杨洪的躯体,而非三魂七魄尚在的完整之人身。

    耗费无数虚空恩赐,方才将其重铸为一尊大魔,赐名“吞世”。

    “杨洪欠白家人的,已经还清。

    可白家人欠他的,那一子一女两条性命,却还未偿。”

    自承是吞世大魔的杨洪霸烈无匹,一步迈出撞碎太虚,宛若神岳天降,重重砸向午门!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背着大书箱的江神宵默默抿嘴,他正走在太安坊的巷弄里,右手把玩着百蛮汗皇的一方玺印。

    他每行过一处,已被坏去的风水阵眼就崩散开来,好似打进去一根根困龙桩,继续摧折磨耗景朝的国运气数。

    这种本该引来反噬,万劫不复的苦差事,江神宵颇为得心应手。

    任由那袭袈裟肆意鼓荡,气机如何汹涌,也没有真正伤及他的根本。

    “这就是纪九郎所住过的地方?果然有莫大的因果晦暗交缠。”

    江神宵淡淡一笑,自顾自道:

    “微末之时,少年居处,也算半个‘祖坟’,正好施展巫蛊厌胜之术……”

    他学贯佛道,又进儒门,三教根底皆精通,更遑论上古的旁门。

    “当着本道的面,暗动毁人前程,坏人气数的邪术,你胆子很大啊。”

    未等江神宵心念落下,一道清朗声音悄然响起。

    头戴道观背大书箱的灭圣盟护法猛地回头,而后如临大敌。

    “孟玄机!你竟不去皇城护驾?!”

    这位常年待在社稷楼九层的监正大人摇头道:

    “降伏了你,再去也是一样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九边关外,一头黑山羊昂昂叫了两声,仰头向天看去。

    好像把一颗石子投进无垠太虚,于一刹那涟漪遍及玄洲。

    凡是四神门徒、信众、行者、天选、圣子,一应诸人。

    无不心有所感!

    仿佛看到当世至尊的法旨降下,诰书颁布,毫无半点违逆的意思。

    “吾等降世,乃是叫这大地动刀兵,天下起烽烟!”

    (本章完)